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鲁教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本课的内容前承纠正“左”倾错误,后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二、课程标准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三、教学目标: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比较分析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综合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说明: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党是怎样打开新局面,实现伟大转折的?板书课题: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第38页内容,思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意义。说明:学生回答“两个凡是”的方针.并揭示其实质。1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2.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说明:让学生阅读了解生初步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概况、讨论的背景与影响,并能够初步认识到这场讨论的重要意义。(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教师:“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严重的十年。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邓小平尽快出来参加中央领导工作。板书: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教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但“左”倾错误仍然继续。当时,“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板书:“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展示:“两个凡是”的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教师:“两个凡是”的方引,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