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内容,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教师出示:“李大钊就义”图片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料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这节课,我们就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的。[板书]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主学习】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并完成助学预习笔记。【合作探究】二、革命摇篮井冈山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的?(完成课本“练一练”)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学生思考后作答)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教师讲解:本课的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3、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组提问)A.会师时间:1928年4月展示:《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和《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插图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5、你对会师有什么感想?会师有什么意义?6、会师后,红军开始安逸的生活吗?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小结]按照线索梳理本课知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秋收起义→敌强我弱井冈山会师→星火燎原南昌起义→南下受挫板书设计:以填空形式比赛完成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八一南昌起义: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B.地点:江西南昌。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E.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二、革命摇篮井冈山:A.秋收起义:1927年9月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D.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达标反馈】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暴力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又继续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