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人教新课标版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具:多媒体(历史挂图、小黑板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罂粟花→罂粟果→鸦片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思考它们的危害)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笔记,并识记知识脉络,提出个人疑问。【合作探究】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小结明确: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多方面总结)(点拨: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教师: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学生作答: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说一说: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二、中英《南京条约》展示:两则材料(学生阅读分析,思考回答问题)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展示: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展示: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的经过,分析战争局势教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