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重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难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人总要居住一定的空间,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表现,即人口分布。各地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讨的内容。方法2复习提问: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时间和地域上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我们一起走过人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历史长河,认识了世界人口数量随时间增长变化的规律。那么,在空间上,世界人口的数量又是如何变化、分布的呢?本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走走看。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讲授新课]过渡我们要准确地了解和说明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特征,就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密度。活动1.让学生阅读课本P61活动1,根据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举例,写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板书1.人口密度=2.指导学生根据活动1所提供的资料,计算人口密度,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3.投影展示下表,反馈学生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及计算的结果。4.投影展示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不要文字说明),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及其分布规律。(2)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5.教师先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分布规律。(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都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6.教师再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先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稀疏地区,并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地区分别有哪些特殊的纬线穿过。继而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列举实例说明人口稀疏区及其分布的规律。(撤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区——沙漠地区,亚马孙平原——雨林地区,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高纬度地区青藏高原——高原山区)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7.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世界各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别,使学生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板书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8.出示下表,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为例,从地形、气候、降水三方面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边填表,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的自然原因。9.引导学生认识各地区人口分布是稠密还是稀疏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让学生阅读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文字说明,结合自己的了解分析人口稠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各组讨论统一认识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两个地区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这里农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10.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交流评价后进行小结: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板书(1)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2)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人口稀疏。过渡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留学、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抱着共同的心愿来到中国,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确是不同的。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简案班级:七年级姓名: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分析,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人总要居住一定的空间,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表现,即人口分布。各地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