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课时:2课时学法指导:1、利用生活常识及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2、在饱和溶液的基础上引入溶解度,并根据表格绘制溶解度曲线,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预习导学: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饱和溶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是怎样转化的?二、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克)一般称为3、气体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探究:一、探究饱和溶液[活动与探究一]操作往20mL水中加入5gNaCl再加入5gNaCl再加入5mL水现象结论[活动与探究二]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思考: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谨记: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二、探究溶解度思考:P35页——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溶解度四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总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课堂练习:1.“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它表示()A.20℃时100gKClO3饱和溶液中含KClO37.4gB.20℃时,KClO3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100g水最多溶解7.4gKClO3D.20℃时,100g水溶解7.4gKClO3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有过剩溶质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3,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30g4.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氮气5: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6.下图表示的是在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1)把19.5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饱和,这时的温度应是_______。(2)在80℃时,使38gKNO3溶于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质量是g(3)从中可以看出硝酸钾属于易溶物,理由是。7.将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石灰水的方法有三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