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两首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感受诗歌的旋律和节奏美;2、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4、掌握诵读方法、理解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自读两首诗,猜猜两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再读诗歌,作者是怎样表达主题的?与你以前读到的类似主题诗歌有何不同?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填空。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悲愤。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姓名),他是我国台湾(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家国之思。2、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hóu(喉)咙悲fèn(愤)lí(黎)明fǔ(腐)烂坟mù(墓)海xiá(峡)3、解释下列词语。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悲愤:悲痛愤怒。激怒:刺激使发怒。腐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深沉:①形容程度深;②(声音)低沉。(二)文本理解1、整体把握,按原文填空。(1)假如我是一只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3)小时候/乡愁是/我/母亲(4)长大后/乡愁是/我/在那头(5)后来啊/乡愁是/我/母亲(6)而现在/乡愁是/我/在那头。2、文意理解《我爱着土地》①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旋律和节奏美。(读准字音、停顿、重音、节奏、情感)。诵读提示:课文及朗读节奏处理(“|”:句间停顿;“/”:句内停顿;“-”:表舒缓或重音)②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来歌唱?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乡愁》①美读《乡愁》。尝试比赛(边赛、边切磋诵读技巧与表现方法,达到能够“摇头晃脑”至成诵为止。)(用上首诗阅读方法赏读。读准字音、停顿、重音、节奏、情感)(示范、课堂展示。)②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自主摘录,组内交流,全班展示。).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等。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身在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四、自主(合作)探究《我爱着土地》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所谓“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意象: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作者要表达一些内心的情感,借用一些物象来表达,那就是意象。)“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土地:遭践踏的国土,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光明与希望的象征,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这样,通过具体、真切的形象,抒发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乡愁》1、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2、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