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人力资源的内涵: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到达企业人力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组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员、人力资源费用。3.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精确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合用性、经济性。4.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措施:档案记录法、调查研究法。5.企业信息的分析:可靠性(原则:过去提供的信息质量、提供信息的动因、与否拥有所提供信息的所有权以及信息的可信度。)、数理记录、经济学分析。6.撰写调研汇报应当注意的几点:①必须明确阐明调研资料的来源,以示资料的可靠性;②必须阐明对资料进行记录分析的措施,以示资料的科学性;③必须阐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职务、职称),以示资料的可信性;④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7.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企业组织信息的传播、存储、检索。第二节:组织构造图的绘制1.现代企业组织构造的类型:直线制(军队式构造)、职能制(多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执行部制)、矩阵制。2.构造图的绘制:组织机构图、组织职务图、组织职能图、组织功能图。第三节:工作岗位调查1.工作岗位研究:是岗位调查、分析、设计、评价和分级等项活动的总称。2.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对象性、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科学性。3.工作岗位研究的有关概念:①任务:为到达一定的工作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②职责:是岗位的职务、任务与责任的简称。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员工所有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作出的界定;③职权:指职务范围以内所应具有的权力;④岗位:指在特定的组织中,在一定期间、空间范围内,由员工所要完毕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对应的责任、权限和职务构成的统一体;⑤工作:是由一组相近相似的任务构成的劳动活动,是构成岗位的前提和基础。4.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系统、能级、原则化、最优化原则。5.工作岗位调查的目的:①搜集多种有关的数据、资料,以便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岗位进行描述;②为改善工作岗位的设计提供信息;③为制定多种人事文献(如:工作阐明书等)、进行岗位分析提供资料;④为工作岗位评价与工作岗位分类提供必要的根据。6.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⑴面谈:在面谈中应当注意的几点:①尊重被调查人;②根据调查目的布置面谈环境;③面谈中,应容许被调查人长篇大论,直到他自己认为无话可说时为止;④调查人对重大原则问题,应防止刊登个人的观点和见解;⑤面谈中,应防止命令式提问,而应采用启发式提问。⑵现场观测:应注意的几点:①对调查的工作事项要多提几种为何(如:做什么?怎样做?为何这样做?什么时候做等);②调查人应在不引起人注意的地方进行观测记录,以防止干扰员工的正常工作;③为了掌握全面的状况,应选择多处场所地对同类岗位(工作)进行观测,可消除员工个体特性对调查成果的影响。⑶书面调查7.工作岗位写实:准时间消耗的次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状况,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措施。8.岗位写实的功能:六点(理解)25页9.岗位写实的种类:个人岗位、工组岗位、多机台看守、特殊岗位、自我岗位写实。10.岗位写实的原则:①写实人员不能向被观测者任意发号施令,强加于人;②写实人员应以真诚有好的态度和行为;③写实人员在观测写实过程中,排除多种干扰,保证写实的顺利进行。11.作业测时: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次序进行实地观测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一种措施。12.岗位写实的对象:①确定写实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②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第四节:企业员工与工时记录1.企业员工的分类:按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专业、职业类别分类。2.工作时间的构成:日历、制度公休、制度工作、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所有实际工作时间。第五节:企业劳动定额管理1.劳动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生产单位合格或完毕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2.按劳动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