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鲁教版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因此,教学中要尽量注意落实基础,将课本知识落实到位,并补充图片将其直观化。由于经济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他们更喜欢听人物故事,因此要尽量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来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唐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2、过程与方法:(1)通过《清明上河图》创设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虚拟人物“田嫂”南迁发家的历史,感受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2)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3)通过小组活动,用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4)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史为鉴,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虚拟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大屏幕出示《清明上河图》(部分),图上显示课题。师: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放映《清明上河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学生回答后)现在我们再来欣赏这幅画的动态版,并请一位同学对这幅画进行简要介绍。教师感叹:真美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去那美丽的地方亲眼看看。你们想去吗?现在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思想随我穿越时空,去领略北宋东京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想象走进新课切身体验汴河风光吧。可是不巧,我见到的却是这样一幕(出示幻灯片3:妇女逃难图)这里战乱连年,到处是逃难的人群。我决定去帮助那无助的大嫂。上前打听,大嫂姓田,家乡遭遇战乱,村寨被烧毁,亲人乡邻在兵荒马乱中失散,如今不知何去何从。现在请你告诉她,该去哪个方向?为什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在地图上选择田嫂要到达的地方。师:(过渡)一路难逃中盘缠用尽,田嫂只会种地织布,是个纺织能手,为了抚养孩子,她来到一个田庄当了长工。出示幻灯片5:一、南迁生涯(农耕篇)问:当时的田庄中可能会种植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时展示图片,然后出示幻灯片6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下标记。出示幻灯片7:《耕获图》,介绍田嫂的耕织生活。请学生思考课本57页“动脑筋”一题。出示幻灯片8:二、临安之行含辛茹苦十多年,田嫂的两个儿子长大了,他们决定到外面去闯荡。于是他们顺着运河来到临安谋生,他们见到了临安街市热闹繁华的景象。(怎样的景象呢?)幻灯片9:请学生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课本56-58页内容为参考,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南宋临安街头的繁华景象,形式不限。(提示:可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绘画、讲故事等形式,从街道的布局、商铺、人流、交易场景、交易中的商品货币等进行描述。)师:(过渡)繁华的临安商机无限,可是没有资金,兄弟俩便选择了在运河码头干搬运,为了赚更多的钱,后来跟着一位做外贸的大商人到了泉州当上了海员。(出示幻灯片10)在泉州码头,他们会见到怎样的海船?海船如何装载货物?装载一些什么样的货物呢?(参考课本57页)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幻灯片11,肯定学生的回答,利用幻灯片12、13加深学生对宋代海船的认识,解决课本57页第二个“动脑筋”题利用幻灯片14,落实课本上关于手工业的知识,并学生回答:南方。因为南方相对安定。学生回答学生找课本知识点。回答思考题说出图画内容。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分小组讨论准备,展示临安见闻(自由发挥)。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加强地图空间概念使学生加强对课本重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发掘提取信息,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培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