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基础知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处理信息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分析利弊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思想意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三、社会习俗的变化小组展示:表演历史短剧:《体验民主》旁白:1912年1月2日,昨天,孙中山先生刚刚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在中国可是第一次,废除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中国再也没有“至高无上”皇帝了。场景:南京市大总统府。盐商:(拄棍上场)老汉我姓孙。今年八十有二了,和盐打了一辈子交道,做这食盐的买卖可不一般。从古到今,盐业大多是官家专办,所以啊,我是看了一辈子当官的脸,话不敢多说,事不敢多做,这人欺人的社会竟然还有改变的一天!这不,听说这中华民国提倡民主,说什么人人平等,还给了我们商人很多优惠政策,所以啊,我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就想在有生之年看看这大总统是何等的风采。旁白:大总统到。孙中山:(上场)你好啊,孙老先生。盐商:总统大人好,小民叩见总统大人。(边说边放下手杖,跪下去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孙中山:(急忙把老汉扶起,扶他坐下,亲切地对他说)孙老先生,我们现在是民国时期,再也没有什么“老爷”、“大人”了,你可以称呼我为“孙先生”、“孙君”。再说,我们还是本家嘛!盐商: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坐下和您一同谈话?还可以称呼您为先生?您可是大总统啊!孙中山:总统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盐商:那么您一辈子都是总统吗?孙中山:不是的,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中去,和老百姓一样。盐商:和老百姓一样!(边说边起身,围着孙中山看)总统、啊不,孙先生,今天见到你,果真和我以前所见的当官的不一样:是气宇轩昂,与众不同。您的辫子是放到帽子里了吗?孙中山: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