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五《故乡》课堂学习活动单(第3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理解小说中议论语句的深层含义。3.感悟作者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活动方案】活动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结合课文第三部分说说“我”离开时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自主默读思考→班内交流汇报)有些惘然→→→→→活动2:作者主要采用对“我“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直抒胸臆。议论句子虽不多,但却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请说说下列语句的深层含义。(学生齐读86—88自然段→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班级汇报补充)1.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是什么?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个性调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活动3:总结“我”这一人物形象及作用,归纳主题。(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小组整合到学习手册上→全班展示)活动4: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合理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自主在学习手册上练笔→小组交流最佳推荐一名代表→班级展示)课外活动:背诵课文最后三段并默写。【名人故事】爱书情结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标点的稿费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在20世纪30年代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课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