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日本、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通过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日本地图,出示资料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国土有限,资源匮乏。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说明:学生从地图上进一步认识日本的地理范围,了解日本的自然特点,更明确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那么日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强国的,我们要从头来了解。(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大化改新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日本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的线索。即①1世纪前后,日本各岛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③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教师: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展示:从4世纪末起,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家先后与中国的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682年,新罗设立国学,读《论语》、《礼记》等书。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与中国的交流,带动了新罗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中国、新罗同是日本的邻国,他们的发展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展示:日本天皇,孝德天皇——645~654年在位。645年6月,要求改革的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了长期控制在大贵族手里的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教师: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那么日中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合作探究)说明:唐朝的经济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唐朝的繁荣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教师:(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教师:日本仿效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合作探究)说明:分小组讨论问题,并选出代表在班级发言,本活动重在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教师:小结——日本民族是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教师:指导看“世界历史地图册”P5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地图。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学生合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