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金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2.知识和技能:把握诚信的基本含义、基本要求,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及失信的危害,培养学生明辨时非的能力,践约守信,诚信做人。3.过程与方法:借助典型案例与事例材料,通过探究交流及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确诚信的意义与不诚信的危害,自觉做诚信的人。教学重点1.诚信的重要性;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具体要求。教学难点:认清失信于人的危害。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1.你知道成语“一诺千金”的来源吗?请说说。2.“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归纳并用多媒体展示引入新课题)学生思考问题并发表看法。从学生熟悉的成语引发思考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活动一:感知诚信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已,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师提出问题,学生看书,根据教材内容及自身理解,回答问题,师小结归纳)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初步形成诚信的意识活动二:体验诚信的重要性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或例子,并谈一谈对你的启发。学生试说自己所知道的诚信故事或事例,谈故事启发。2.师用多媒体展示诚信故事。古有“曾子杀猪”“徙木为信”,今有海尔人张瑞敏砸冰箱,“诚信老爹”“信义兄弟”等。3.师生归纳诚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和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等。学生举例谈看法让学生在举例与例子分析中领悟诚信的美德及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拓展:介绍我国重视诚信建设,《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诚信的内容。)活动三:认识不诚信的危害1.谈一谈:你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诚信会有什么后果?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2.师出示一位德国名牌大学生乘公交车逃票被发现后找不到工作的事例,并借助古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帮助学生认清不诚信带来的不良后果。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期人一时,但不能期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3.列举身边存在的不诚信行为,并谈谈怎样避免?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品买卖缺斤短两、虚假广告、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等。学生讨论交流,列举事例并发表看法,在讨论交流及事例分析中认清不诚信的危害,增强诚信意识。活动四:探讨诚信的基本要求1.材料分析: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问他要12.5美元赔偿,可是这个男孩儿没有,就去问他父亲借,他父亲说:“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儿就开始利用假期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这位男孩儿终于挣足了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儿后来就是美国的总统——里根。思考:里根总统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2.议一议:“对事负责与对人守信是两回事”怎么看?对人守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一种对事负责的态度;对事负责是对人守信的具体表现。只有对人守信的人,才能对事负责;只有做到对事负责,才使对人守信得以真正落实,而不是一句空话。对事负责、对人守信是统一的,不是两回事。3.材料分析:具体见教材P117卖火柴的男孩找零钱的事例材料,思考:(1)卖火柴的男孩实现承诺了吗?是什么品质促使他这样做的?(2)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学生回答后,师归纳: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承诺就意味着责任。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有损自己的人格形象,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造成损失。我们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