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自觉守法学会监督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监督权。【教学过程】★导入:在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①要做到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③要加强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呢?引人课题:自觉守法学会监督★一、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要做到自觉守法,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能够分清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请同学们完成第三目第一个◎第一个◆的问题,检测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基本的法律常识。(自觉守法成为了中学生的主流。)过渡:当然,生活在法治社会里的我们仅仅做到守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用法律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你试着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时,你会发现原来一切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这不,江涛就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他出的是什么“招”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一个◆的故事----江涛出的是什么“招”?★二、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教师:江涛出的是什么“招”?(给市农业局局长发电子邮件反映乡政府不合理的规定。)教师:这时江涛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什么权利?(学生:监督权。)教师:江涛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帮助姨父解决了难题,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行使监督权需要注意些什么?(指导学生完成第三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一个◇的问题。)教师:江涛的事例告诉我们,行使监督权需要具有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需要调查知情并掌握行使这一权利的有效方法。说到使用监督权,我们的女同学王雅也有着成功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二个◆下的故事----她给市长伯伯写了封信。教师:王雅为什么要给市长伯伯写信?,学生:她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也能像北京一样有着优美的环境和干净整洁的公交车。教师:信寄出去后,王雅得到了什么回应?学生:市长要求市交通局负责人代他约谈王雅,与相关部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市公共交通公司的负责人向王雅介绍了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和发展规划,耐心听取了王雅对改变城市公交落后状况的批评和建议。教师:这一事例说明,正确行使监督权还必须具有哪些素质?(学生回答:略。)教师:王雅给市长写信并不是出于自己的直接利益,而是站在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看待问题的。由此可见,行使监督权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和社区事务的责任感.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对社会上特别是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江涛和王雅选择了给相关领导发电子邮件、写信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行使监督权?(学生回答:略。)教师: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面谈、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转达等合法的方式行使监督权,但不能使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拦截公务车辆等非法方式表达意愿。过渡: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常说法律是生活的“卫士”,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呢?相信第三目第三个◎第一个◆下的故事能给你一些启示。★三、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师:面对注水牛肉,赵明和妈妈的态度有何不同?学生:妈妈自认倒霉,赵明则认为不能放过这种违法现象。教师:为什么赵明要对妈妈说:“不能放过这种违法现象”。(学生回答:略)教师:因为赵明知道通过向工商局投诉,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惩戒不法行为,同时也有利于净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