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心脏的位置设问:你们在操场上跑步时,有什么体会?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意义?--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设问:心脏在你身上的哪儿?它的结构是怎样的?1、展示心脏模型和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跑步时的体会----心脏狂跳不止,呼吸急促。手按胸部左侧,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认真观察心脏模型和挂图、插图P61四人一组,观察猪的心脏----能描述心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1、心脏的结构心肌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瓣膜:防止血液倒流2、心脏工作示意图P62三、血液循环1、体循环2、肺循环四、技能训练:测量心率三、交流、讨论四、小结五、作业布置:P66—1课课练2、指导学生观察猪新鲜心脏,并描述心脏的形态、结构;3、播放心脏相关视频指导学生辨别心脏的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辨别和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相连的血管;辨别出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4、播放心脏工作示意图设问:血液泵出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什么变化?血液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指导学生对猪的心脏注水----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指导学生读图P63血液循环图和自主阅读P64体循环和肺循环。指导学生测量心率指导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归纳和总结脏的形态、结构,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认真观看,交流讨论辨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辨别和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相连的血管、辨别出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认真观看,理解心脏的工作思考,交流,做实验:对猪的心脏注水----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各小组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推测水(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途径,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交流、讨论。读图P63血液循环图,分辨出体循环和肺循环,并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和颜色的变化。三人一组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算一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时间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