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生命之泵”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介绍了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本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首先,通过心脏的灌水实验和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心脏的外形、结构特点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然后,通过图文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心脏的工作原理。本节课是对心脏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前应该准备好足够的新鲜动物心脏。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前把猪的心脏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关于把心脏比喻为“泵”,教师可以用汽车的发动机、农村常用的抽水机等进行类比,以此来说明心脏作为“泵”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解剖操作,提高分析和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人们利用心脏工作原理造福人类的事实,提高热爱科学的情感。三、重点难点重点:心脏的结构,心脏的工作原理。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四、教学媒体视频剪辑,新鲜的猪的心脏。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身边事(引入)大家都知道心脏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重要器官。如果心脏停止了工作,那么人的生命也将停止了。那么,心脏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功能呢?探究竟1.教师活动:出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图片,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心脏位置。然后,请几位学生进行描根据图片,从自己身上找到心脏的位置,用简单的述。2.教师活动:出示心脏的外形图片,指导学生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向不同的血管灌水观察现象。(肺动脉和主动脉内有瓣膜,水从此处不能灌入心脏。)3.教师活动:出示心脏结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观察瓣膜的结构,分析它们的作用。(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血管相连通:左心房连着肺静脉,右心房连着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着主动脉,右心室连着肺动脉。)可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心脏的各个腔室的相对位置和连接的血管。4.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心脏的工作原理。大家试着独自完成课本的“探究竟4”,在图中标出心脏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教师活动:几名同学在图中标出结果。然后,全班同学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语言描述。动手操作。分清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的腔室,并比较四个腔壁的厚度和弹性。认识四个腔室连接的血管,分析其结构特点。观察插图,用箭头标出血流方向。大家谈1.心脏收缩时,哪个腔的力量最强?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心脏收缩能力的知识。但是,通过实验观察对心脏各个腔室的结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判断。教师不要急着对学生的分析加以评论,要鼓励学生分析中的正确方面。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融合到本环节讲解,为后面的讲授做准备。2.用比较精炼的语言,叙述心脏舒张和收缩过程。主要是看以下几点的叙述是否正确:(1)心房和心室的收缩顺序;(2)瓣膜的作用;(3)血流的方向。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过程。知识链教师活动:演示课件,对心脏舒张和收缩的过程进行分步描述。描述过程中体现心房的作用、心室的作用、瓣膜的作用,血流的方向等。使学生对心脏的工作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听讲,跟随教师思路认识心脏的工作过程。实际用本部分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可以安排学生自己阅读。同时补充一些应用人造起搏器和人造心脏挽救人类生命的事例。阅读听讲小结教师语言: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心脏包括四个腔,分别与四条血管相连。心脏进行周期性的舒张和收缩运动,为全身输送血液。七、板书设计心脏是“生命之泵”一、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室、瓣膜二、心脏的活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