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概括主要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通过品析语言,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深沉的父爱。3.理解父亲的教育对“我”的影响,领悟成长的真正内涵。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深沉的父爱。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教育对“我”的影响,领悟成长的真正内涵。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本文的作家林海音曾经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写到:“我是多么想念童年时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所以《城南旧事》有着浓厚的自传色彩,饱含林海音对童年的眷念。“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为什么亲爱的爸爸去了,“我”的童年就结束了呢?让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凄美的文字,去感受那让人心碎又欣慰的一天。(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二、概括情节,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概括在参加毕业典礼的过程中“我”回忆了与爸爸有关的哪几件事?预设:(3-12)毕业典礼前一天,“我”去医院看爸爸,让爸爸参加毕业典礼,爸爸拒绝参加,并叮嘱我。(13-29)一年级时的一个下雨天,“我”赖床不肯上学,爸爸打“我”去上学,爸爸到学校给“我”送夹袄和铜板。(33-34)爸爸每天下班回家浇花。(47-52)“我”被爸爸逼迫去日本银行存钱闯练。师:在这四件事中,哪几件事是“我”和爸爸之间发生的?预设:“爸爸每天下班回家浇花”不是,其他三件事都是“我”和爸爸之间发生的。师:我和爸爸之间发生的这三件事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应该怎样排列?预设:①“我”赖床不肯上学,爸爸打“我”去上学,爸爸到学校给“我”送夹袄和铜板。②“我”被爸爸逼迫去日本银行存钱闯练。③毕业典礼前一天,“我”去医院看爸爸,让爸爸参加毕业典礼,爸爸拒绝参加,并叮嘱我。(板书:打、逼、拒)三、品读语言,感受成长师:在英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对她的影响很大,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爸爸呢?请同学默读(13-30)和(46-53)两个片段,圈画文中描写“我”和爸爸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预设:“瞪”是神态描写,写爸爸怒目直视生气的样子,表现了爸爸的威严。“起!”是语言描写,爸爸的语言简短有力,语气强烈,写出爸爸的态度坚决,不容反抗。“拖”“抄起”“一抡”“咻咻”的动作描写,写出爸爸打“我”时动作迅速利落,力大凶猛。“妈妈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写妈妈在家不能替爸爸拿主意,侧面写出爸爸在家中的绝对权威。“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写“我”伤的严重,侧面写出爸爸打的狠心用力。(英子不想去上学的外在的原因“穿着臃肿不舒服,雨天行走艰难”。内在原因“自尊心强”。)师:这真的是一位不近人情的爸爸吗?预设1:①“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从“左看右看”中写出爸爸打英子是有所考虑的,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既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又要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可谓用心良苦。预设2:②“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爸爸第一次让英子花钱坐车去上学,既考虑到雨天行走不便,也考虑到英子的腿伤,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爸爸心上,可见爸爸对女儿的疼爱如此细致入微。预设:3:③“爸爸没说什么,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爸爸心中还惦记着女儿没有吃早饭,所以特意送两个铜板,“看着我穿上”这个细节描写,写出爸爸对女儿关心疼爱。师:通过写爸爸打我的这件事,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爸爸,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爸爸逼我去银行寄钱闯练的事呢?从这件事中我们又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请一位同学朗读46-53段,其他同学圈画文中描写我和爸爸的语句,分析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学生朗读文章预设1:从“害怕”“硬着头皮”写英子是勉强做难度较大的事情,不愿去做。预设2:爸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