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安徽名校四次联考)将过量SO2分别通入以下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①Ca(OH)2②BaCl2③NaAlO2④Na2SiO3⑤Ba(NO3)2⑥Na2CO3A.①②④B.②③⑥C.④⑤⑥D.③④⑤解析:选D。过量SO2分别通入Ca(OH)2、BaCl2、Na2CO3溶液中,不能出现白色沉淀,分别通入NaAlO2,Na2SiO3、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2.以下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根本一样的是()①活性炭②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C。物质的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一是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该物质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SO2;三是该物质具有非常大的比外表积,具有非常强的吸附色素的才能,如活性炭。因此选C。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铜片发生了钝化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能够生成大量的SO3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解析:选D。SO2溶于水构成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A项错误;常温下铜片和浓硫酸不反响,加热条件下才反响,B项错误;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大量的SO2,C项错误。4.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K2SO3粉末,元素分析说明该粉末中K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A.依照元素分析结果揣测该粉末为纯洁物B.将该粉末溶于水,参加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粉末中含有K2SO4C.将该粉末参加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该粉末是K2SO3粉末D.将该粉末溶于水,参加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和气泡生成,证明该粉末是K2SO4和K2SO3的混合物解析:选D。亚硫酸钾具有复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为K2SO4,K2SO3与K2SO4中K和S元素的质量比都为39∶16,故从元素分析结果中不能确定该粉末为纯洁物,A项错误;K2SO3与K2SO4都会与氯化钡反响生成白色沉淀,故参加氯化钡也不能证明该粉末中含有K2SO4,B项错误;该粉末与盐酸反响产生气泡,只能证明该粉末中含有K2SO3,但不能确认其是否变质,C项错误;参加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证明该粉末中含有K2SO3,且同时参加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粉末中含有K2SO4,D项正确。5.以下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选项()解析:选B。SO2溶于水显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SO2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在酸性条件下能被NO氧化成SO。6.(2014·福建三明九中月考)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A.该实验说明SO2有漂白性B.白色沉淀为BaSO4C.该实验说明FeCl3有氧化性D.反响后溶液酸性加强解析:选A。该题中Fe3+与SO2发生氧化复原反响产生SO和Fe2+,生成的SO与溶液中的Ba2+结合成BaSO4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Ba2++2H2O===BaSO4↓+2Fe2++4H+,A项错误。7.(201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以下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SO2和FeSO4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解析:选B。A中浓硫酸变稀是由于吸水,浓盐酸变稀是由于挥发;B中紫色褪去都是由于发生了氧化复原反响;C中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会变质,前者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响,生成的次氯酸又分解,发生了氧化复原反响,而后者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响,是强酸制弱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D中前者生成硫酸钠是由于发生了氧化复原反响,后者得到的是氢氧化铝,是由于Al3+水解生成Al(OH)3和HCl,且HCl易挥发,因此答案选B。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A.浓硫酸是一种枯燥剂,能够枯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枯燥有较强复原性的HI、H2S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响的方程式为:2H2SO4(浓)+S=====3SO2↑+2H2O,在此反响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H2SO42mol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情况下为22.4LD.常温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