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人才协调会议讲话**年,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两高一新”及人才小高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人才工作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牵头抓总意识进一步强化。在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安排部署下,先后制定下发了《XX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分解方案》、《XX市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意见》、《XX市关于实行市领导联系、关护科技人才制度的实施方案》等11个政策性文件。各成员单位在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在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创新”活动中,人才政策、机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年XX市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计划》,以“三个一千”培训工程为载体(即培训1000名县处级干部,1000名乡科级干部,1000名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和群团组织干部),积极开展大规模党政人才培训;在市委党校、市经济干校组织市级主体班36期,培训干部2500多人;选派300多名各级干部参加上级调训;举办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8+x”培训、培训各类人员6152人;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国资委、市经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举办了大量的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培训人数达23.9万多人次。三是招才引智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抓好“双百人才工程”、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国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研究生柳州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建设,引进人才和智力。新聘市政府顾问14名,累计聘请市政府顾问达121名。应邀来柳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学第1页共5页府在内的院校共21所,全市50多家企事业单位近90个项目与专家成功对接,85个技术和管理项目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有14个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10多位外国专家到柳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人才小高地建设健康发展。在原来建立的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8个市级人才小高地的基础上,又成功申报2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使我市成为全区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和市级人才小高地最多的城市,去年争取自治区专项资助经费400万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引进10多名博士来柳服务。其中9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柳州实习,受到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刘奇葆的亲切接见。市卫生局制定了《XX市卫生系统**年博士引进计划》,建立博士以及获奖专业技术人员奖励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聚才环境。**年卫生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其中硕士54人,博士8人。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先后邀请8位院士、6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柳举办讲座,进行学术交流,活跃了柳州的学术氛围,增进了柳州科技工作者对前沿科学的了解。市人事局积极组织全市用人单位到长沙、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招聘紧缺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246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190人。在本市成功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小企业及省外企业人才招聘会、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毕业生“双选会”等139场,累计有2699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5919个,有69797人达成就业意向。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人才来柳创业发展。四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指导和支持县(区)引才引智。针对我市各县(区)引才引智实际,加大高层次专家的配置力度,帮助县(区)解决技术和管理项目的难题。共推荐8名专家教授到三江县、**县、XX县区、XX县区、XX县区、高XX县区、阳和工业区、XX县区具体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县(区)特别是各县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一些项目取得了突第2页共5页破。广泛开展市领导联系关护科技人才活动,29位市领导每人联系2名专家,每逢重大节日都通过走访、看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