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湖北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单选题,共30题共40分,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与植物代谢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O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有氧呼吸中CO2中的O来自丙酮酸B.Fe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Fe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C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可以在类囊体上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糖类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之一,光合作用中只有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2.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DNAB.都具有增殖能力C.都属于原核生物D.都含有核糖体3.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D.蛋清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4.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GE和BG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B.T2噬菌体体内主要含有B、G、E三种成分C.BG场所是核糖体和GE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D.鉴定B时需要水浴加热5.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A.人的白细胞B.鸡的红细胞C.蛔虫的体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细胞中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选择透过性C.温度、PH等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7.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A.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3NO、K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维生素DC.肾小管上皮细胞向原尿中分泌K、4NH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8.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9.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①葡萄糖的利用②二氧化碳的释放③ATP的形成④乳酸含量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10.如图表示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发酵时,某些物质的量变化。以下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d表示葡萄糖的消耗量,则b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B.消耗等量的葡萄糖d,无氧呼吸放出的CO2量为b,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为aC.消耗葡萄糖量为b时,放出的CO2量和吸收的O2量分别是a和cD.酵母菌进行乳酸发酵时,消耗葡萄糖量为d,产生乳酸量为b11.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的多少B.图乙表示野外松树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C.图丙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B点所对应的浓度D.图丁表示豌豆种子萌发时吸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第Ⅱ阶段种子中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故第Ⅱ阶段细胞呼吸强度最弱12.在农业生产上常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间作就是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间作的意义在于①间作种植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②保证了良好的通风,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③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层的水和矿质元素④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将一新鲜叶片放在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测得氧气释放速度如下表所示:光照强度(klx)02468101214O2(μL/cm2叶面·min)-0.200.20.40.81.21.21.2下列对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