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工作情况汇报镇文化工作情况汇报(5月1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前来镇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娜姑的文化工作向各位领导作汇报:镇位于省东北部、XX县区西北部,地处滇川两省,会泽、会东、巧家、东川三县一区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64.9km2,辖18个村(居)委会,全镇有348个自然村,3户68691人。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产业大镇、文化名镇,特点明显,富有个性。全镇耕地面积为39090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末人均有粮312kg,农民人均纯收入1996元。由于明清时期铜矿的大量开采营运,使得空前繁荣,历史文化悠久,1995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白雾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月,白雾村又荣获首届发现中国魅力小城(镇)“田园乡村魅力奖”。在文化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基础。去年投入资金23万元,建成灯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投资37万元(省、市、县投入25万元,自筹12万元)建成一幢占地420.82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一楼为多功能活动室,二楼设为图书室和阅览室,室内藏书6833册,每年订阅报纸刊物7种,为《中国文化报》、《云南日报》、《曲靖日报》、《优秀作品选刊》、《女人坊》、《某服饰》等。图书室设有专人负责,每周开放40小时,年均接待读者1千余人。同时,文化站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在干沟社区建立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及门球场1个,每年组织1至2次老年门球比赛,丰富老年文化生活。12月,投入资金17万元在娜姑乐里村、大闸村、发基卡村和干沟社区首建了四个农家书屋。书屋面积共计160余平方米,有关政治、科技、法律、农业、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图书1.5万册,电子音响制品400多张,农家书屋自底投入使用至今,书屋运行良好,成为第1页共3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结合“866”工程的实施,我镇又在乐里、发基卡、牛泥塘、盐水等村委会新建村文化小广场及村文化室,为农村艺术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二是抓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灯光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4月底至5月初,都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开展文体活动,有男女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扑克比赛、文艺演出等,内容十分丰富。同时,积极参加县举办的文艺汇演,5月,自主编排、组织4个文艺节目参加县纪委举办的名城清风文艺演出,小品《村长的西装》获二等奖;独唱《利剑在天》获二等奖;配乐诗朗诵《请不要忘记》获三等奖。9月份参加县农村文艺汇演,舞蹈《山乡小曲》、《黄河魂》、歌伴舞《以礼河,我的母亲河》获三等奖。9月,党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100余名职工参加县委举办的“歌唱祖国”,并获二等奖。在乐里村组建了一支农村文艺队,邀请县文工团精心指导,编排了12个节目,闲暇之余就在文化小广场上排练、演出。农闲时节,组织他们到各村巡回演出,送戏到村,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自去年以来,共巡回演出18场。在白雾村和社区组建了一个民间音乐队及老年艺术团,发展了农村文化户2户(乐里的施培宽,炉房的付文玉)。同时,文化站抓住“2131”工程契机,在农闲和节假日到各村播放电影216场次,并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镇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等,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三是抓监管。专门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定期对集市出租和销售影像制品商店的检查和清理,严厉打击“黄、赌、毒”,对贩卖盗版和淫秽光碟者从严处罚。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以及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对我镇网吧进行了登记造册,纳入正规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四是抓保障。党委、政府将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编配齐了3名工作人员,将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五是抓保护。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保方针,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各项工作,不断推进第2页共3页文博事业向前发展。通过橱窗展示、悬挂横幅、散发材料等形式,加大《文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镇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今年请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