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课件•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01文言实词名词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等。例如:“君为我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坐”,表示“守候、等待”;“君为我谢”(同上)中的“谢”,表示“道歉”。表示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军”,表示“驻军”;“沛公欲王关中”(同上)中的“王”,表示“称王”。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将”,表示“使成为将军”;“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中的“苦”和“劳”,分别表示“使心志苦”和“使筋骨劳”。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活”,表示“使……活下来”;“庄公寤生,惊姜氏”(同上)中的“惊”,表示“使……受惊”。动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而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余既为此志”(归有光《石匮书》)中的“为此志”,表示“为这本书写这篇志”。形容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中的“尊”,表示“使……尊贵”;“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表示“使……绿”。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中的“小”,表示“认为……小”;“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异”,表示“认为……奇异”。数量词数量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率、时间等。例如:“旦暮见来而而而与之偕”(《庄子·齐物论》)中的两个“而”,都表示时间上的频率,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旦暮且来而而负来”(同上)中的两个“来”,也表示时间上的频率,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数量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数量词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例如:“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毕”和“一”,分别表示“结束”和“统一”。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可以代替人称、事物等。例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臣”和“屠者”,都代替第一人称;“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中的“之二虫”,代替第二人称。指代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例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是故”,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近者奉辞伐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近者”,指代时间上的近处。VS02文言虚词副词副词定义副词用法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如“非常喜欢”;可以修饰形容词,如“更美丽”;也可以修饰其他副词,如“更非常”。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常见副词非常、更、才、但、便、才、仅、只、皆、又、亦等。介词介词定义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动词之间关系的词。常见介词于、以、自、从、当等。介词用法介词通常跟名词或代词一起使用,如“生于1990年”;也可以跟动词一起使用,如“来自于北京”。连词连词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句子或两个词语的词。常见连词而、且、若、则等。连词用法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句子或两个词语,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他很聪明,但是懒惰”。助词助词定义010203助词是用来表示语气、时态等的词。常见助词矣、焉、乎、也等。助词用法助词通常放在句末,用来表示语气或时态,如“我喜欢唱歌”(陈述语气),“唱歌”(进行时态)。叹词叹词定义1叹词是用来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的词。常见叹词啊、唉、哼等。23叹词用法叹词通常放在句首或句中,用来表示感叹或呼唤,如“啊,真美!”(感叹),“唉,真倒霉!”(呼唤)。03文言句式判断句总结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属性、特征等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