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厦门市申办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报告书一、厦门概况(一)厦门市情厦门是一座国际性海港风景旅游城市,地处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厦门之名始于明洪武二十年,寓“国家大厦之门”之意,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与台湾一水之隔,现辖6个区,面积15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3万。厦门拥有着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厦门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从小到大,从探索到成熟,从崭露头角到享誉海内外,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前,厦门是一个典型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的海防前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1978年,厦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仅4.8亿元,财政收入仅1.5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厦门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75亿元,财政收入达348.4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5%,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5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厦门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科学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厦门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10位。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前,厦门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对外开放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至2007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82亿美元增加到397.8亿美元;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9%;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462.7万标箱,进入世界前20强;空港旅客年吞吐量924.92万人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2家在厦门落户;设在厦门的外国领事馆、境外各类机构、企业代表办事处有900多家。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商务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在厦门举办。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厦门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峡西岸国际性中心城市,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厦门进出的台胞累计达600第3页共29页第2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9页多万人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厦门属亚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多年来,厦门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气力治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如今,厦门人均绿地面积26.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84.71%,多项环保指标在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前,厦门的城市化水平很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经过30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厦门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区面积由1980年的14平方公里发展到2007年的18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2万增加到176万,城市化率由35.5%提高到68.3%。厦门的城乡一体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相比,2007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0元提高到21503元,农村人均收入由210元提高到763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9.26平方米提高到31.9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7.55平方米提高到52.3平方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087所,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人数1355人。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0%,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建第4页共29页第3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9页设为全国提供了示范。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