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老工业基地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掌握科学体系,更要身体力行。当前,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9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更是辽宁的历史性机遇。我感到,当前对民政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如饥似渴地抢抓机遇,一心一意谋求发展,不断理清新思路、研究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开创全省民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出计、献力、做贡献。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领域延伸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大有可为,同时也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一是全省尚有350万城乡贫困群众需要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二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来以条条为主线、以单位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将转变为民政牵头、块块为主、社区承办,民政部门的工作领域扩大,社会管理和服务任务加重;三是辽宁计划经济比重大,社会组织结构比较单一,需要培育一大批真正按照市场规则建立、在市场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提供社会服务的民间组织,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适应入世的需要。因此,从大有可为的客观要求,实现大有作为的现实目的,需要民政部门全体干部职工有想发展、敢发展、谋求快发展的气魄和胆识;有勇于开拓、改革创新的新思维、新观念;有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民政事业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奋发向上、齐心协力,吃苦耐劳、狠抓落实的精神第1页共8页面貌和工作作风。民政工作的特点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吃穿用度、材米油盐。群众利益无小事,困难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因此,我们做民政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时不忘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将困难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为困难群众办点事,办成一件是一件,解决一批是一批,尽我们所能,脚踏实地,一项一项坚持不懈地办下去。在工作摆布上,要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大局,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第一,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辽宁自身特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具有辽宁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当前的中心任务。在思路上,我们要立足辽宁的实际,以保障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目标,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特定对象向覆盖城乡居民、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由单一手段向多渠道多形式综合运用的跨越,建立解决重点对象重点问题与普遍救助相结合、制度保障与社会互助相配套、灾害救济与经常性扶助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制度体系的设计上就是用制度保障兜底;靠政府对扶贫帮困的投入解决重点人的重点困难(比如“三老”、贫困户建房,集中性临时救济等);靠救灾工作解决灾民贫困户的突发性困难;靠集中捐赠、经常性捐赠和包户扶持等措施使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在工作推进上要抓住4个关键环节: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从1994开始建立以来,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在辽宁开展社保试点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国务院有条例、省政府有实施办法和操作规范、各市有配套政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了延伸到社区的组织体系;低保对象由1994年的3万多人,增加到2002年底的150多万人,绝大第2页共8页多数符合低保条件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