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从容说课通过对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那这种选择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这一节就是要解决膜的结构是怎样的。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的教学是在新教材中特别强调和突出的,在旧教材中涉及不多,要教好不容易。老师备课过程要细致策划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及假说,评价他们的贡献;要能通过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要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科学家在思考研究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科学史的教学必须抓住主线,言语简洁,不要赘述过多的枝节,否则学生容易混淆,把正确的观点给记错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个难点的解讲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有顺序和层次地介绍。要求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各种成分是如何空间分布的。另外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密切联系,可以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为什么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少量是多糖”。总结时强调细胞膜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流动性。●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3)尝试利用废旧物制作生物膜模型。(4)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教具准备1.与生物膜结构探索过程相关的科学家图片及其实验图片。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由于本节课内容跳跃较快,需要在一节课时间内展示近两百年来人们对细胞膜认识的过程,而学生对这过程中所提及的实验及一些结论又比较陌生,所以课前老师要精心组织好相关图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较快建立对科学史的理解。(2)准备生物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重点突破:①膜的空间立体结构,各种成分是如何排列的;②生物膜的流动性。[情境创设]教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通过对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我们明白了生物膜是一种半透膜,一些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分子则不能自由通过,但细胞膜又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半透膜,它是有生理活性的,能对一些离子和小分子进行选择性通过。所以生物膜更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