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和数轴、绝对值之后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并且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共分四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根据前面所学的正负数意义,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步,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非常重要。[设计理念]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节课教师旨在设计好一个个活动和一个个问题,帮助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准确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与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和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1:3输了2球,那么2场比赛甲队净胜球累计是多少?如果甲队在主场以1:4输了3球,在客场3:1赢了2球,那么甲队在这两场比赛中的净胜球累计又是多少?2.问:你能把上述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规定赢球数记为正,输球数记为负,得算式:3+(—2),(—3)+23.揭示课题:有理数的加法二、探索法则1.思考:①小学我们学过加法,当时的加数是什么?举例列式说明。②小学学的加法运算现在看来是在正有理数和0这个范围进行的,引入负数后,加数又有什么不同呢?举例列式说明。教师通过学生所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教师小结:正数加正数,正数加0,正数加负数,负数加0,0加0,负数加负数。2.填写表中的净胜球和相应的算式。由学生熟悉、喜爱的足球比赛引入,使学生乐于参与,气氛热烈。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正负数的知识和加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比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一方面为后面加法法则的分类作准备,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作铺垫。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写出算式的结果,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教师可启发学生:例子很多,如乒乓球比赛,向东向西走,水位上升下降等4.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验证你的结果呢?启发引导学生利用数轴这一数学工具来验证结果。如图,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数轴和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算式:(+3)+(—2)=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验证表格算式的结果是否一致。5.我们以后做有理数的加法,不能总是用数轴或凭经验做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没有什么规律?下面来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思考:①前面所说,有理数加法中的加数不同,各有多少种形式,能否给它们归归类?三种情况:同号两数相加,异号加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②观察以上算式,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结果与小学所学的加法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③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以上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有序抛出,一个一个地解决,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解决,一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加数与和的关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6.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例题讲解例1:计算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根据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写出结果。体现数轴这一数学工具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情况进行二次分类,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理数加法结果有正有负,引导学生分两个方面确定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结果,一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二是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进步解决,法则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