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教材版本:精英版.学校:.教师某某某年级四升五年级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时2课时课题第5讲—画图学行程教材分析本讲内容难度相对较大,虽然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已经能够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行走路程的应用题了。但是对于多个运动群体的行程问题中还是存在重重困难的,尤其行程问题还是一种研究在运动过程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抽象性很强,不容易掌握,对于教师在教学时力求通过动画展示和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行程问题中不同类型的运动过程,方便解题方法的渗透,以便能灵活解题。例题部分题目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目,可以生生互动,讨论,然后独立列式解答。尤其是例4和例5的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分析整个过程。拓展训练大部分是例题部分的巩固,学生可独立完成。但在拓展练习5的教学中要帮学生分析清楚10分钟的运动关系和隐含信息。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探索发现行程问题中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熟练掌握行程问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2.熟练运用行程问题当中相遇、追及的基本知识。3.经历车桥问题和环形跑道的基本过程,感受行程问题当中相关关系。数学思考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能够画出简单的线段图,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解决1.让学生在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2.动手操作演示几种特殊行程问题的过程(如:火车过桥、两车相遇等的过程),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1.在学习行程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解决行程问题时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一直和决心。2.体会行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单人或两人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能独立分析、掌握多人行程问题。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一课时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教学过程提升爱国教育,进一步迁移到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好,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平时看电视有喜欢抗战片的吗?语文课本上都学过有关“王二小”或者“刘胡兰”的文章吧!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看法!生自由发言,老师正向引导教育。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抗战有关,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和我们勇敢的小主人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智斗日本鬼子的⋯⋯(课件播放导入)师:在紧锣密鼓的撤退过程中,我们的主人公朱小川和好朋友王大山也紧紧跟随在队伍当中⋯⋯二、教学新授例1:朱小川家和王大山家相距400米,两人同时同向从家里出发,在同一条进山的路上行走,朱小川每分钟走70米,王大山每分钟走60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1.学生先读题,收集信息师: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生:两家相距400米,朱小川速度是70米/分,王大山速度是60米/分。两人同时同向行走;问我们3分钟之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师:信息收集的非常全面,那么对于这个题你有什么想法呢?2.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各自的想法。生:我知道朱小川每分钟比王大山多走了10米,3分钟就多走了30米,所以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就是400-30=370米。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有没有补充的?你能把你这种解题的方法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生发言,发现题目中并没有说明两人家的位置关系。3、学生尝试画线段4、学生尝试解答答案:情况一:(70-60)×3=30(米)400-30=370(米)情况二:(70-60)×3=30(米)400+30=430(米)答:3分钟之后,两人相距370米或者430米。5、教师小结在解决行程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画线段图,线段图能非常清晰的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寻找到解题的思路,这个题在解题之前还要注意并没有告诉我们两家的位置关系,所以两个人的距离可能慢慢在缩短,也可能在慢慢增加。思考问题一定要全面。师:话说在村民们正在撤退的时候,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王大叔和李大伯正在村子四周进行巡逻,观察敌情。例2:王大叔和李大伯两人同时同向从村口出发,王大叔每秒跑6米,李大伯每秒跑4米。村庄外围一圈长3000米,王大叔跑多少米才能第一次追上李大伯?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