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数据库系统概论](F)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F)与用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相比,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增加了数据冗余度。(F)一个信息只能用一种数据形式来表示。(F)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F)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F)E-R模型只能转换为关系模型,不能转换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F)如果一个实体A对应多个实体B,则A与B之间必然是一对多的联系。[关系型数据库基本原理](F)一个关系的主键只能包含一个属性。(F)在实体-联系模型中,实体具有属性,联系不能具有属性。(F)关系运算中,选择运算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投影运算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F)在一个关系模式中,如果A->B,B->C,则称C部分依赖于A。(F)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可转换为关系模式,联系不能转换为关系模式。(F)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所有的联系都必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数据库的管理](T)数据库的文件包括数据文件、事务日志文件和索引文件。(F)数据库的一个数据文件可以属于多个文件组。(F)在SQLServer中,数据库的主数据文件的扩展名是ldf。(T)事务日志文件不属于任何文件组。(T)一个数据库可以有0个次数据文件。(F)每个数据库可以有1个或多个主数据文件。[表的管理](F)创建一个表时,对于表的每一列,必须指明数据类型和长度,例如“生日datetime(8)”。(T)在SQLServer中,nchar数据类型与nvarchar数据类型的区别是,前者是固定长度的,后者是可变长度的。(T)在SQLServer中,存储逻辑型数据值的数据类型是bit.(F)SQL中的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实现数据增、删、改、查等数据操作。(F)对于逻辑型的属性,赋值是只能写“YES”或“NO”。(T)在SQL语句中,对一个字符型的属性赋值,应该两边用单引号将值包括起来。[数据查询](F)关系型数据库的连接查询有内连接和外连接之分,内连接只能实现两个表的查询,外连接可以实现多个表的查询。(F)在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部分,不能再使用SELECT语句。(T)在进行分组统计时,如果需要对分组进行筛选,应使用HAVING语句而不是WHERE语句。(T)having子句作用于组,必须与groupby子句连用,用来指定每一分组应满足的条件。(F)数据查询语句select的语法中,必不可少的子句是select和where。(F)如果要使select的查询结果排序输出,需要用groupby子句配合。(F)DELETEFROM语句将表结构同表中数据全部删除。[索引与视图](F)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速度,最好在数据表的每个字段都建立索引。(F)聚集索引一定是唯一性索引,非聚集索引一定是非唯一性索引。(T)主键索引必然是唯一索引。(F)视图一旦创建,就存储了数据。(F)视图只能用来查看数据,不能在视图上进行数据更新。(F)视图只能用来查看一个基本表的数据,相当于在一个基本表上的投影与选择。(F)当用户删除一个表后,基于该表建立的视图也不存在了。[数据完整性](F)数据完整性有3种类型: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更新完整性。(F)外键约束定义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用于保证实体完整性。(F)检查约束和默认约束都用于保证数据的实体完整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T)存储过程可以带参数,从而增加调用灵活性。(F)SQLSERVER中的所有存储过程都必须由用户自定义,系统本身没有定义好的存储过程。(F)存储过程一旦创建,其脚本就被加密,不能再次编辑修改。(F)触发器被定义以后,只有当用户调用它时才触发,用户不调用时触发器不起作用。(F)可以根据完整性的需要,对某一个表定义SELECT触发器。(F)事务的原子性是指事务中的每一个操作彼此是独立的。(T)表的每个触发动作只能有一个INSTEADOF触发器(T)在表或视图上执行select操作不会激活触发器。(T)Tempdb数据库保存所有的临时表和临时存储过程。(T)建表时,在表名前用“#”前缀表是本地临时表。[数据的安全管理](T)SQLServer身份验证有两种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混合身份验证模式。(F)凡可以登录到SQLServer上的用户,都可以打开任意数据库,并读取数据库中的表。(F)如果一个用户能读取某数据库的某表的数据,则该用户必然能对该表的数据进行修改。[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T)SQLServer数据库中的数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