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预习内容与指导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3、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应该如何选择?【合作交流】问题1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否有差异?举例说明。问题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达标检测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分解者很少B.没有消费者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D.温度太低2、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A.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C.增加其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D.调整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3..在生态系统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将会A.相对稳定B.逐渐增加C.逐渐减少D.稳定不变4.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CO2)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5.图2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C.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鼠D.此食物网包合4条食物链二.分析题1.一个山丘上长满了马尾松,其中还间杂着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树上有松鼠、松毛虫,山雀、鹰,树下有苔藓、地衣、真菌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环境以及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从其组成成分看,真菌属于分解者。(2)草本植物与松毛虫在生存过程中,摄取营养的方式有何不同?草本植物是自养,松毛虫是异养(3)请写出该环境中的一条食物链:灌丛→松毛虫→山雀→鹰(食物链对即可)(4)若此马尾松森林爆发了松毛虫灾害,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控制虫灾?引进松毛虫的天敌-----山雀(5)若为消灭松毛虫,而大量利用不易分解的有机农药,则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鹰2.(1)在生物圈中,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将生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可与绿色植物共同构成食物链。因此可以说,细菌、真菌和动物都能参与并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其中许多可以作为有些细菌、真菌的食物;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让细菌、真菌充当“污水清洁工”,起到了净化污水的作用。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