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洞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臭氧层的作用;臭氧洞的形成原因;臭氧洞的分布;臭氧洞的影响及“补天”行动。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臭氧洞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虽然篇幅不多,但是高中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世界环境问题,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以后自主学习环境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臭氧层对地球的作用;了解臭氧洞的形成过程,归纳出人为原因是造成臭氧洞的主要原因;认识臭氧洞的危害;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保护臭氧层的措施。2.在资料的阅读和查找中,学会收集、获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了解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在有关臭氧洞的影响、臭氧层的保护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3.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环保意识。【设计思想】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和本节课的内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以知识为线索,把学习指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臭氧洞的影响;“补天”行动。2.难点:臭氧洞的形成过程;臭氧洞分布。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运用“女娲补天”图为情境,设计问题:“这幅图讲述了什么故事?”,请一位学生简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教师:在远古时期,由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的争斗,把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天上出现了洞。女娲练五色石以补天。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天上再次出现了“洞”,是什么洞呢?这就是我用心爱心专心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补天”——臭氧洞。【设计思想】用“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引入,使学生在轻松美丽的故事情节中,进入学习情境。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二)新课教学教师过渡并设问:学习臭氧洞的内容,我们首先要了解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哪一层?1.臭氧层的作用显示“大气垂直分层图”,教师设问:根据大气垂直分层图,回忆平流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教师追问:为什么平流层的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呢?臭氧层的作用还有哪些?如果学生归纳不出来,可作适当引导:假如没有臭氧层,会有平流层的气温特点吗?臭氧对对流层的温度有作用吗?【设计思想】引导学习复习旧知,发现问题,引出臭氧层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形成臭氧层对于地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问题的回答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2.显示防晒霜的图片与使用说明书,判断UVA和UVB的作用。教师:最近我想买一个品牌的防晒霜,看到该防晒霜上的说明是这样的:独有活性防晒技术,全面反射UVA,吸收UVB。不知该产品能不能起到防晒作用?而在医院里听到儿科医生对一些小孩的家长说:小孩子缺钙,要多晒太阳。这里防晒和多晒的太阳指的是太阳的什么光线?为什么大人要防晒,而小孩的皮肤嫩反而要多晒呢?教师显示材料“紫外线及其影响”,说明紫外线的不同作用。用心爱心专心紫外线及其影响UV-A区紫外线不能被臭氧有效吸收,但也不会造成地表生物圈的损害.事实上,这一波段少量的紫外线也是地表生物所必须的,它可促进人体的固醇类转化成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软骨病,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UV-B区的紫外线是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最大危害的部分,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此波段的紫外线。UV-C区的紫外线波长短,能量高,但能被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完全吸收,即使平流层的臭氧发生损耗,也不会到达地表。教师小结:原来紫外线不是全部有害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是其中的UVB紫外线。【设计思想】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紫外线的作用。联系生活,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体验了生活中的地理,既拓展了知识,有又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过渡:大自然不仅给予地球这位太阳系宠儿生命、水、大气,还给了它一件保护衣——臭氧层。但是现在,这件“保护衣”破了。它是怎么破的呢?【设计思想】承上启下,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