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前言本方案为讨论稿,尚有许多地方未及细化,需多方协作完成,供大家讨论完善;本文对本市用工社会调查+学习课改理论+多年教学实践+对专业的理解基础上而成。一、课改指导思想职业教育是否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即能否适时适量地培养出规格对路、质量上乘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同时,职业教育同其他职业教育一样,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目标取向的两大主要依据,而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手段的课程所承担的作用至为重要。因此,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现面临一场重大全面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全面行动起来了,原有的职教培养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用人需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在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酒店管理技术培训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课程评价体系,以使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教学走出困境,开辟自己特有的生存空间。目前我国酒店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中等职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长周济2005年3月2日讲话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因此,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培训”,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的培养任务就由职业学校来完成,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在为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但反观分析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存在问题:专业定位不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特长等等,直接的后果是:学生在工作单位上手慢,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就业困难。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作为基本原则,培养的是技能型的酒店管理行业灰领,具备酒店管理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二、指导理论与理论借鉴培养酒店管理专业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我们主张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模块结构”理论实施课堂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并综合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统筹教育。1、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理想。能力本位,大致有三种能力观(1)任务本位能力即操作技能,(2)一般素质,能适应生活及处理事情的能力,(3)整合的能力观即为综合素质,包括上两点。酒店管理专业依据此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者之间,实际上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也要注视培养一般素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比如,文化课开设书法、公共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虽然表面上分为三大类课程,但实际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