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课题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设计理念本节是义务教育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根据课程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明确提出的重要培养目标。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本节内容中给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次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过程,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探究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模拟实验是科学他就的一种方式,开展模拟实验,可以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最后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本节内容涉及到观察法、模拟实验法、讨论法、收集与处理信息等各种技能,通过各种能力的培养,加上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师生共同搜集、分析材料,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充分交流、探讨,达到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二节,学生通过前一节学习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后,通过观察、阅读、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和作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知识,难度很小,因为生物圈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大大小小生态系统的总和。本节课通过课件将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进行更具体的补充,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直观、容易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2.描述生物圈的范围。3.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收集资料,并能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2.锻炼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2.关注我国的生态系统现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树立“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全球合作共同保护家园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模拟实验等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圈的唯一性;自制生态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自动播放一部分地球“丑陋”的视频图片,如工厂烟囱浓烟滚滚,沙尘暴等。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了解月球、水星、金星、火星等几个星球的环境特点观看短片,寻找家园,积极跟随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我们能够生存的环境只存在于地球。得出结论:地球是目前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通过各种环境画面的展示,一方面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由学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初步触动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潜意识。二、资料分析,认识生物圈播放《地心历险记》片段,介绍地心温度达6888℃,初步让学生了解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有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课件展示地球上全部生物能够生存的空间范围图。观看多媒体并思考:既然地球是目前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那么是否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生存着生物?学生讨论并归纳出生物圈的概念及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运用丰富的资料呈现客观事实,通过数据分析,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虽然身处其中却又无法想象的生物圈的空间范围有多广阔。三、合作交流,分析“生物圈展示教师自制的密封生态小瓶,观看生态瓶,小组讨论为什么作为本节内容的重点之一,组织学生观看、Ⅱ号”分析小鱼能在密闭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奥秘,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制造一个能够让人类生存在期中的密闭环境中呢?引出“生物圈二号”。多媒体展示问题,要求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完书本相关内容后回答。展示“生物圈二号”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思考。小鱼能生活在密闭的环境中。生观看视频并按照小组思考、讨论:1、“生物圈Ⅱ号”由哪些部分构成?2、“生物圈Ⅱ号”为科学家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3、实验了一年多,“生物圈Ⅱ号”中发生了哪些变化?4、科学家为什么要提前撤出“生物圈Ⅱ号”?5、为什么要把这个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