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的选择能力1“二战”以后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教材金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类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漳河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下面的三幅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4个箭头表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材料二16世纪英国大思想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1)材料一中三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有哪些?(2)材料一中三种观点分别代表哪种人地关系思想?它们分别反映了对自然的哪种态度?(3)在材料一中哪种观点指导下的人类行为会使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为什么?(4)培根的观点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答案(1)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能量,消纳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2)分别代表的人地关系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和谐论和可持续发展论。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善待自然。(3)观点二。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是人类忽略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采取掠夺式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出现的。(4)人定胜天。征服自然。3.读下列知识结构图,回答问题。(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①改善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统一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对立⑤物质资料生产⑥统一3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答案(1)A.④B.⑥C.⑤D.③E.①F.②(2)D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果仍然维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那么,人类最终将陷入绝境。(2)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为了使各国都能良好的发展,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2.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教材金句既把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极力追求的基本目标,又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