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褒禅山(bāo)庐冢(zhǒnɡ)窈然(yǎo)瑰怪(ɡuī)禅院(chán)谬(miù)相(xiànɡ)深父(fǔ)仆道(p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2)极(3)观(4)得(5)以(6)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3)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称说,说出(4)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侧面(5)而其见愈奇(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作名词)到的人(7)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8)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9)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10)后世之谬其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非常之观古义: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字“十一”。(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于是余有叹焉古义:是两个词。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一个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他墓旁建的守墓的房舍。(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译文: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察的时候,往往有心得。(3)有碑仆道。(省略句,“仆”后省略介词“于”)译文: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4)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译文: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常识·速览]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少好读书”,21岁登进士第。仁宗嘉岉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主要成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四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Ⅰ.文学常识记“记”是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记”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主要包括碑记、游记、杂记等。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Ⅱ.文化常识(1)古代的人名称谓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都因名取字,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还有的称官爵名(如王安石又称王荆公),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或尊敬。也有几项同时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再次姓名,后字。如“庐陵(籍贯)萧(姓)君圭(名)君玉(字)”。(2)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3)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4)“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5)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