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二、学生分析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主要以引导的方式分析战争起因及战败原因。但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且,高中生的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维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远离毒品。通过学习战争原因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讲述战争过程中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讲授《鸦片战争》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首先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时,播放视频营造新课氛围。然后展示图片,引入新课学习。接着利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在整体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小组讨论。将两次鸦片战争背景,结果及影响以文字、表格、图表展示出来,形成形象生动的学习效果。问题探究时,通过展示有效性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式学习,问题一直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通过课堂小结,加深学生知识认知和情感体验。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进入学习状态中。网络视频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认真聆听,明确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文字展示,重点加粗标红。讲授新课以讲授法、问答法为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分组合作,自学探究,归纳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探讨《南京条约》对中多媒体课件,展示史料,提出有效问题。堂讨论,由浅入深,构建知识体系。国的影响,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理解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堂小结与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课外探究问题。学生自我检测,达成教学目标。引导思考,巩固落实。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教学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配合多种信息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有机互动。在教材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