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第四课时化学平衡常数一、教材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之后会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更具体的方法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教材在这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引领学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教材通过列举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量化角度给以深化,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二、教学设计思路:利用教材列举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断、归纳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示式、计算方法;再通过实例延伸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总结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思考引入平衡常数的意义、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让学生通过练习、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三、教案课题化学平衡第四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能力目标: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仪器、用品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出化学平衡常数: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能进行完全的,即学生思考、回答:化学平衡常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激发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存在一定的限度,而反应的限度的大小对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影响。【质疑】怎样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正题【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展示】表格:H2(g)+I2(g)2HI(g)在456.6℃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质疑】对比各组所得数值,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算一行。讨论发现:虽然起始浓度各不相同,但各组所得数值很接近。归纳:(1)温度不变时,K为常数,K=48.74;(2)常数K与反应的起始浓度大小无关;(3)常数K与正向建立还是逆向建立平衡无关即与平衡建立的过程无关。通过计算、比较、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学会归纳、提升,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板书】1、化学平衡常数(符号为K)(1)定义:(略)(2)数学表达式:(3)平衡常数的单位:【讲解】c(C)、c(D)、c(A)、c(B)为平衡浓度阅读教材: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思考、讨论形成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加深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举例】请大家写出下列反应平衡常数表示式:【展示】例1、例2、例3【板书】2.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讲解】书写平衡常数注意问题【展示】:例4、例5思考、讨论、书写、回答共同分析错例得出结论:①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也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有水生成或有水参加反应,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必须表示在平衡关系式中。学生推算、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认识;通过学生自己推导、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质疑】各组反应的平衡常数存在什么关系?【讲解】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可逆反应、多重平衡规则的平衡常数关系。②将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K值会相应改变。③可逆反应的K(正)与K(逆)互为倒数。④多重平衡规则:若干方程式相加(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之乘积(商)。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过渡】引入平衡常数有什么实际意义?【板书】3.引入平衡常数K的意义【展示】例6、例7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发言、总结结论:①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由K随温度的变化可推断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②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③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