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简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能力培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科学品质: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科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2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3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条曲线的画出4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表的编排)。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情景】化学课堂,讲述元素自己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之间。1875年,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镓,并且他把自己所测得的镓的性质公诸于世,不久以后他收到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一封信,信中首先表示了祝贺,但是指出了镓的密度数值4.7是错误的,应该在5.9-6.0之间,这怎麽可能啊,世界上只有我的手中有一块镓,你怎麽知道的比我还清楚呢?但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布瓦博德朗重新提纯了镓,最终测得密度为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地吻合。布瓦博德朗心服口服。那么门捷列夫预言的依据是什麽呢?这是因为他发现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周期王国,体会发现的倾听化学故事思考探索的真谛质疑门捷列夫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知识的教育,创设化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应,激发思维。1乐趣。认识身边的元素【学生活动】(抢答:说出身边的元素)首先,从我们身边的元素出发。分组讨论,限时抢答,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如此多元素,可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然而这些元素是随机说出来的,大家,能不能找出来他们之间隐藏的规律呢?用抢答器抢答限时说出生活中的元素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同时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过程【过渡】这个问题很难,科学探索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看,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元素周期表,那是一个连元素是什么都搞不清的年代。但是现在,有了前人的探索总结,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不能把1-20号元素编成一张反映元素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呢?【学生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把桌上的卡片粘到白纸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每张卡片上都写有元素的简介和性质,发挥你的创造力!【过渡】同学们的作品既有创造力又有美感,而且都反映了元素间的某些共同点,但有些并没有反映出元素间最内在最深刻的联系,到底哪张表离真理更近呢?【学生活动三】(作三个图)真理需要检验: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验证大家的表。请分组做三个图:(1)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2)化合价与核电荷数的关系(3)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活动总结】请每组一位同学展示你得到的曲线,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呈现周而复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这种变化依赖于原子结构。【多媒体展示展示】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你的发现。【活动总结】也就是说,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过渡】这里的周期性一词,我们并不陌生,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日月穿梭,四季变换,都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了周期性,自然周期非常美,那我们的元素世界呢?【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四季变化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和这20种元素一自己动手,把卡片粘在白纸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并讲解,分组画出三条曲线;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观看课件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体会周而复始的自然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