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本单元主要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以美国为代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持续多年的大萧条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最严重的灾难。美国摈弃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其中心内容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大危机而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的自我调节。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一、了解1929年—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学生分析学生为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他们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原因很难理解,因此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或更高的层面对历史事件人物重新认识,做到温故知新很重要。另外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尚欠缺,故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说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能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能说出新政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核心内容。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文字资料、图片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识图和分析材料,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2)运用分析和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危机应对态度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本课中,我制作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包括本课的板书设计、历史图片、文字材料。本科教学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结合问题探究、分组讨论法、设问导思,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回答问题: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大危机课件展示一组反映大危机表现的图片指出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等。多媒体课件大危机指导学生看材料和图表,课件展示:看图指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注意说明经济危机横扫世界的原因。多媒体课件罗斯福新政课堂上教师课件出示并设置问题: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如果你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