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对本书第6单元第3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内容的呼应与深化,又启领本单元第2、3课即《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内容,故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分重要。二、学生分析学生由于在初中时历史基础打得不扎实,对专题史的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也会对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有所了解,但不够系统,所以本课通过讲述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外,使学生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地掌握本课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2)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形象展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2.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PPT课件,充分利用屏幕广播、涂鸦、拍照上传等功能,体现交互式教学,真正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3.当堂测试,利用白板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形象讲解,突出重难点,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教师展示材料:中新网2009年1月13日电,2008年12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2008年全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178亿美元。学生认真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PPT课件展示联系中国的外汇储备是美元为主从而联系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复习课本利用PPT课件1、出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过程、作用)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两大知识点的相关材料内容,并做检查。观看课件,并利用课本知识加以总结,迅速掌握,灵活运用PPT课件展示、音频、视频合作探究老师提供材料,明确任务要求,巡回指导,并加以点播,针对学生展示结果交易评价。学生按照老师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按照学习小组加以讨论,并展示成果。图文材料PPT展示课堂总结教室布置任务,积极引导学生总结,针对学生展示成果,加以补充完善。小组讨论认真总结,展示总结成果PPT展示巩固提高利用ppt课件出示相关练习,以高考题为主,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认真练习,展示成果PPT课件展示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总结出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特点,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了解美国如何必然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且通过战后设立的经济组织强化了其主导地位。这是本课所期许的目的。因此,教者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现实,通过精心设立层层递进的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有机会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