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概览]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知道“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认识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20世纪20年代西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重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通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认识其产生的影响。(难点)[知识梳理]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虚假“繁荣”(1)表现①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2)影响:“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3)直接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定。3.爆发(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2)表现①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1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持续时间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3)破坏性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2.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2.结果(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强有力政府,迅速克服危机。[释疑解惑][概念阐释]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指的是一国或多国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经济呈负增长),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名师点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念阐释]自由放任主义自由放任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一种主要经济政策。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2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思考探究: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无力扭转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胡佛政府遵循传统经济学中的自由放任理论,执行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②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力度太小,对于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探究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史料一1920~1929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史料二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史料三同1929年相比,1932年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史料四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⑤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⑥经济实体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