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自主预习1、结合资料和书下注释,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音,并注意朗读节奏。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孙仲谋(zhòng)舞榭(xiè)巷陌(xiàngmò)金戈(gē)元嘉(jiā)狼居胥(xū)仓皇(cāng)可堪(kān)佛狸祠(bì)拓跋焘(bátāo)张浚(jùn)王玄谟(mó)划分节奏停顿封狼居胥二、整体感知齐声朗读课文。总结归纳上下两阕内容大意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三、合作探究(一)分析典故的用意,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5、分别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