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导学导学目标:1、感受苏词豪放风格2、理解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3、诵读、背诵导学重点: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导学过程:一、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在诗词阅读中更要如此,请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以下练习,了解苏轼的生平:1、苏轼(1036一1101),字,号,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2、苏轼才华横溢,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是“”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与并称“欧苏”;它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他的词开北宋之先河,和并称“”;他擅长行书、楷书与、、并称“宋四家”;他又善画竹,主张绘画要达到“神似”。[来源:学。科。网]3、苏轼的思想非常复杂且充满矛盾。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由此可见,苏轼深受、、三家思想的影响。二、基础测试[来源:Z*xx*k.Com]1.选出对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故垒:古老的城堡。B.雪:喻浪花。英发:勃发。C.纶巾:黄色的毛巾。樯橹:桅杆。D.故国:故地。尊:通“樽”。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三句,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B.“故垒”三句,忆三国时著名的赤壁史实,即周瑜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C.“江山如画”二句,总写当时出现的三国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一时多少豪杰!”D.“羽扇”句指诸葛亮。诸葛亮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和周瑜一道用火攻打败曹操,有“儒将”风度。[来源:学。科。网]三、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请在阅读本词后试着完成以下几道题:1、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的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的平静之景?2、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3、古往今来,写到赤壁的诗词文章比比皆是,试将阿鲁威的《怀古》与本词进行比较后完成诗后的题目:(双调)蟾宫曲怀古(元朝)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苏轼和阿鲁威都写到赤壁之战,对赤壁之战的功劳,苏轼的看法和阿鲁威是否一样?(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四、在本词中苏轼似乎犯了两个错误:1、他所游的是“赤壁”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一般认为是在现在湖北蒲圻或嘉鱼,但词题为《赤壁怀古》,你怎样理解?2、“周郎”即指周瑜,他为吴中郎将时虽仅24岁,但赤壁之战时周瑜已婚10年了,苏轼却说“小乔初嫁了”,这又是为什么?五、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5句比较低沉,和前面的豪放情调不相符合,请你把最后5句改一下,让他和前面的感情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