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壬戌(rén)(xū)酾酒(shāi)桂棹(zhào)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niǎo)嫠妇(lí)幽壑(hè)扁舟(piān)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舳舻(zhú)(lú)愀然(qiǎo)匏樽(páo)枕藉(jiè)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歌(2)望(3)下(4)如(5)之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使……泣(2)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3)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4)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5)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古义:指望不到边的宽阔江面。(1)白露横江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内心所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的意思。今义:美貌的女子。(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指望不到边的宽阔江面。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位吹洞箫的客人。(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译文: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译文:然而如今在哪里呢?(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判断句)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常识·速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主要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诗歌代表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等。词作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散文代表作:《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集:《苏东坡全集》。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写下了两篇著名的《赤壁赋》。这两篇《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Ⅰ.文学常识赋“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Ⅱ.文化常识(1)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农历十六。“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则指最后一天。(2)美人:指内心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的意思。(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古代为了观测天象,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本指无底的排箫,后来指单管直吹的箫。(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6)蜉蝣:一种小飞虫,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首先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抒发了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畅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