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绥宁县绿洲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6.2统计图》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2.在具体情景中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难点: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1.(出示小黑板,P157引例).甲、乙两家商店一年中各月销售电视机的销售量如下述两表:(单位:台)月份12345678910ll12甲商店2015810ll1316151012818乙商店20161210981413108814可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如下:观察统计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从上述统计图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2)能否比较一下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2.学生活动:观察以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与同伴交流。教师活动:从每一折线统计图中可直接看出每一商店在这一年销售量的变化趋势;但要比较这两家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变化趋势还不方便,我们可以把两张折线图叠放在一起试试看.3.(出示小黑板)见课本P159图6—5.教师指出:图6-5叫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议一议,复式折线图的特点及作用教师活动:提问:从图6-5中,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1.甲、乙两商店这一年的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甲商店的销售量哪几个月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销售情况从什么时候起明显改观?其中可能有什么原因?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1.这一年两家商店的高峰都在1月,7月也是一个小的高峰;2.第一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3.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了特殊的促销措施,从4月份起,甲商店的销售量超过乙商店的销售量。教师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随堂练习:课本P160练习1、2.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地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各阶段的数量情况.五、作业1.课本P166习题6.2A组1、2,解答题.1.下表列出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五届奥运会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根据上表中奖牌的总计一栏绘制我国奥运健儿获奖牌总数的折线统计图.2.如图是某化工厂全年某种产品产量的统计图,根据图填空:(1)连续呈上升趋势的是____月。(2)产量呈下降趋势的是____月。(3)产量持平的是_________月。(4)产量最高的是_________月。(5)产量最低的是_________月。(6)全年的总产量约为_____吨。第84课时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掌握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重点:扇形统计图的含义与特点.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届数金牌银牌铜牌总计第23届1589第24届51112第25届162216第26届162212第27届281615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扇形统计图1.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P161图6—8的四个圆形图).2.引入扇形统计图概念.教师指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于上面的统计图,它们都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用圆内各个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二、想一想,认识扇形统计图1.提出问题:在图6一8(2)中,如果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500万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各为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此题,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2)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说出扇形统计图所具备的特点吗?它有缺点吗?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将结论与同伴交流.2.教师归纳:(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与总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扇形统计图不能在图中具体地表示数值,如果各部分很多时,使得扇形的面积很小,此时扇形统计图的效果不够明显.三、做一做,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1。引导学生观察P162,做一做。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剩下的4人当裁判员,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师在学生活动中:(1)鼓励学生独立制作,自己总结制作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