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基础梳理】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阶段分期背景外交政策成就及活动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关系50年代初期50年代中期2、70年代的中国外交阶段背景主要表现原因标志意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突破一:突破二:突破三: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阶段背景政策调整的表现主要外交活动影响【合作探究】1、中苏结盟的影响材料一:......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与行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400个工业项目,即400种工业技术,如果按60年后美元兑黄金通胀了50倍来估算,相当于1950年的4000亿美元,因此没有苏联援助,根本不可能有中国工业化!材料三:苏军在撤离东北时,实际上已将所有能拆卸运走的厂矿机器设备和器材物资等几乎全部搬走,在两国贷币的比值问题上,苏联将卢布比值定得很高,将人民币的比值压得很低。这些情况,暴露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从而使同盟条约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并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2、求同存异、万隆精神“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材料: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亚非会议宣言》3、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二: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材料三: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解惑提高】一、总结现代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历史时期阶段特征建国初期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取得较大成就;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逐渐走向成熟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外交环境急剧恶化,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70年代打破外交僵局,外交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8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实行不结盟政策,外交政策日趋灵活二、如何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1、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侧重点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在变,从“一边倒”联苏抗美,到“一条线”联美抗苏,到新时期的不结盟。3、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三、影响现代中国外交的因素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四、比较近现代中国外交的区别材料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