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二首》教学目标1.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2.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4.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教学要点1.含蓄朦胧的诗歌题旨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2.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3.诗中的名句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李商隐诗词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3解题李商隐有一部分诗题为“无题”,这些诗写得很隐晦,内容或写爱情,或表面写爱情而别有寄托对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不同的年龄段吟诵会有不同的认识4.学生听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诗歌5.学生诵读诗歌,注意诗歌格律6.学生默读诗歌,依据注释,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二、课堂研读《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二、合作探究1.首联包含哪些物象?表达了什么?星辰、风、画楼和桂堂四个意象作者含蓄简练地写出了昨天与今天、现实与回忆两种不同的情景:昨夜又回,满天星斗,清风拂面;今晚景色依旧,两人却已是咫尺天涯2.颔联是千古名句,说说你对此句的理解这两句似是抒写自己的矛盾心理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去冲破阻拦,与情人相会不过,诗人认为,虽然与情人分居两处,但只要两人心灵相通,那么也可算慰藉了这两句诗比喻新颖,情感真挚,写得既形象又概括,深受人们喜爱它和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样,成了流传不绝的情诗名句3.颈联和尾联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颈联回忆昨夜与情人聚宴的情景,尾联写正当诗人兴高采烈之时,却被催促前去工作诗人慨叹自己如随风摆动的蓬草,恋情的阻隔,官场的沉沦,使整首诗在欢快色彩中透着淡淡的忧郁和伤感4、这是一首爱情诗,除表达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外,你从尾联中还能读出什么深意?尾联写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飞转的蓬草一样,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