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度量、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来表示线段的长短;叙述中点的概念,熟练掌握并会运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身高比较得到线段比较的过程,感受线段的和与差也是线段的事实,发展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教学准备:每人一根吸管、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2分钟)现在有两位学生,如何知道哪位高哪位矮?如何比较你和同桌手中两根吸管的长短?二出示自学提纲(12分钟)请认真看课本P129~132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2.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动手试一试,你有几种方法?3.作出线段a与线段b的和与差4.什么叫线段的中点?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线段的中点?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呢?请你动手画一画。5.讨论第128页思考题: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叫做什么?三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1.如图所示,则AB+BC=,AB=-2.如图,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C==AB;AB=AC=BC3.已知点B是线段AD的中点,点C是线段BD的中点,CD=2.5厘米,请你求出线段AB、AC、AD、BD的长各为多少?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6分钟)1.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2.引导学生讨论,找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五课堂小结(3分钟)请你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六当堂检测(约10分钟):七预习作业(2分钟)预习课本P136~1384.3.1角作业:P1309、10探究: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