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二·课程标准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历史教训。(2)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史实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授法,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2)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交互进行,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读历史资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本课众多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B·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实践的重要性的理解:任何理论都要实践的检验。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2·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五·教学媒体选择本课教学媒体设计包括综合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整理教学资料,印制阅读和讨论材料以及板书设计。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穿插使用问题情景法、材料研习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学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线索,探索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阶级、社会、思想基础。引出据此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并通过巴黎公社验证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无产阶级的重要意义。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发放阅读和讨论材料,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利用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的相关资料。(二)导入新课首先,分析一下这节课的的地位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帮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通过观看一段《礼记·礼运》大同篇的材料,引出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1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三)讲授内容老师:其实大同社会不仅仅是我们向往的,也是两千多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所追求的。可是没有一个认为大同社会能够实现,因此对我们来说它只是一种理想。然而,西方却有三个人,它把我们的大同理想化为实际行动。他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通过ppt观看三人的图片。老师:欧文他斥巨资买下了3万英亩的土地,创办了一个共产主义公社,取名为新和谐公社。通过ppt观看三人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提出问题:你认为他们的设想会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老师: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他们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把这些思想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老师: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些“空想中的迷惘”变成了“科学的宣言”。通过展示ppt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介绍以及马恩的友谊的图片,引出第二部分《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师提示:我们都知道: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请大家结合19世纪中期的社会背景去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给出这样一段材料:材料: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然而,一边是资本家财富的迅速增长,一边是工人生活的贫困,无尽的痛苦;一边是一边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边是工人的悲惨遭遇。工人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甚至18个小时,甚至儿童都必须早早参加工作才能维持一家的生计,许多童工累得打瞌睡,就会遭到资本家用冷水浇头或皮带抽打。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工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联系ppt中工人生活状况的图片和材料老师: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哪个原因?学生:······(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的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