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包括“黑色星期四”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两目)、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之一,教材从全新的视角对经济危机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突出了消费和需求的矛盾,为后面学习罗斯福新政和理解凯恩斯主义作了铺垫。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中心内容,教材特别说明了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面临严峻的形势,推行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其形成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开辟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教材进一步通过凯恩斯主义来探讨理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难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学生分析通过对初中教材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中教学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对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课堂上,创设新情景、新意念,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充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熟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学生通过问题讨论、探究,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认识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利用图片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利用视频讲授经济危机的表现,既创设情境,又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3利用史料教学指导学生当堂评价罗斯福新政,提高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能力。4利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引导学生小组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展示罗斯福邓小平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思考问题PPT讲授播放《大国崛起.危局新政》有关大危机对美国破坏的片断,创设情境,感受历史,并要求学生概括危机的表现学生概括危机的表现、特点与影响视频探究教师提供材料,明确任务要求,并巡回指导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2%的富人学生分组探PPT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3/5,而年收入约2000美元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材料说明美国存在什么问题?对美国的消费能力会产生什么影响?材料二: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工资增长缓慢,会造成什么问题?材料三:“每周节约15美元投入股市,20年后回报8万美元”的宣传使人疯狂,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材料说明美国存在什么现象?究经济危机的原因研讨教师提出情境假如你是罗斯福,如何应对危机?学生分金融工业农业救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