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教案教材分析同类项的概念是判断同类项的依据,“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幕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的本质特征。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数的运算律“分配律”,“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二、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2、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3、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青藏铁路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的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的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师生活动:学生列式为100t+120×2.1t教师问:这个式子的结果是多少呢?个别学生答:352t教师追问:你是怎样得到的?请说明其中的道理。请一位学生回答:100t+120×2.1t=100t+252t=(100+252)t=352t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教师板演)设计意图:引入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含有字母的式子的运算是实际需要,理解化简100t+120×2.1t的方法是运用有理数的运算率“乘法分配律”。问题2一、运用运算律计算(1)100×2+252×2=(2)100×(-2)+252×(-2)=刚才我们用分配律将第一题算出来了,那么现在老师将第一题中的t换成数字,你们还会做吗?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回答,根据分配律可得(1)100×2+252×2=(100+252)×2=704(2)100×(-2)+252×(-2)=(100+252)×(-2)=-704(教师板演)教师问:第一题与第二题中,等式的左边的各项和等式的右边的各项有什么共同点?100t+252t=(100+252)t=352t100×2+252×2=(100+252)×2=704100×(-2)+252×(-2)=(100+252)×(-2)=-704(教师ppt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在第二题中的2和-2相当于第一题中的t,可以和第一题一样运用乘法分配律算出来。(2)由于字母可以表示数,因此,可以用类比的手法将第二题算出。设计意图:理解式子100t+252t中的字母表示数,因此可以用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化简,体会由“数”到“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二、化简下列式子①100t-252t②3x2+2x2③3ab2-4ab2师生活动:学生先试着独立完成,并请三位同学板书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几组不同类型的同类项,突出同类项的特点,为后面归纳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做好铺垫。问题3观察①100t-252t②3x2+2x2③3ab2-4ab2三个式子。回答下列问题:1)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点?2)从化简的方法上,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归纳和表达)教师:那么大家看出多项式中的项有什么共同点了吗?学生:有相同的字母,指数也相同。教师:很好,有相同的字母。下面大家看这两个式子100t2-252t和3ab2+2a2b能按照刚才的方法计算吗?为什么?学生:不能。因为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同。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就把具备这两个特点的项叫做同类项。教师引导出同类项的概念有两点:①含有相同的字母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③注意: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教师:那么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大家从化简的方法上,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运用分配率的逆运算将左边的两项变成右边的一项。教师:很好,我们就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那么从左边到右边,各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发生变化了吗?怎么变化的?学生:系数变了,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没有变。将系数相加减,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教师:我们就把这样的两点叫做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设计意图: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各多项式的项的共同特征,分析运算特点,归纳出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问题4你能举出几个同类项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举出同类项的例子,教师评价学生举例后,追问合并同类项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加深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理解。问题5找出多项式4x2+2x+7+3x-8x2-2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