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要达成的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内容。2、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教”与“学”过程】本堂课使用的电教手段一、导学1、作者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2、背景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当时有人认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钱钟书针对这一观点,从文学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对中国诗的见解。二、自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lǒng()统精suǐ()一cù()而就单bó()shùo()见不xiān()逻ji()叫xiāo()轻yuān()剪掠颦cù()峨眉不liǎo()liǎo()之遥思远chàng()kǎi()叹hǎ()巴狗了不足qí()2、给下面的词语释义。轻鸢剪掠:穷边涯际:吞言咽理:拔木转石:三、整体感知与具体分析。1、写出文章行文的思路。2、具体分析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以下问题。(1)第一段: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2)快速阅读文章第2—7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①②③④⑤(3)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为什么?【课后反思】(教师写成败得失和改进措施,学生写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教师个性化教案学生学习笔记